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

· 杜甫
闻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 风尘淹别日,江汉失清秋。 影盖啼猿树,魂飘结蜃楼。 明年下春水,东尽白云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尘:指旅途的艰辛劳累。
  •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这里泛指江河。
  • 影盖:形容树影浓密。
  • 啼猿:猿猴的叫声,常用来形容哀怨之声。
  • 结蜃楼:传说中的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 下春水:春天的江水。
  • 东尽白云:向东直到白云的尽头,形容寻找的范围之广。

翻译

听说你依傍着山中的寺庙,究竟是在杭州还是定越州? 自从分别以来,旅途的艰辛让我错过了江河的清秋。 树影浓密,猿猴哀鸣,我的魂魄仿佛飘向了虚幻的海市蜃楼。 等到明年春天江水涨起,我将向东直到白云的尽头去寻找你。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杜甫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诗中,“风尘淹别日,江汉失清秋”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时光的流逝,而“影盖啼猿树,魂飘结蜃楼”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内心的孤寂与迷茫。最后,诗人寄希望于来年春天,以“东尽白云求”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和不懈的寻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