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
草有害于人,曾何生阻修。
其毒甚蜂虿,其多弥道周。
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忧。
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
霜露一沾凝,蕙叶亦难留。
荷锄先童稚,日入仍讨求。
转致水中央,岂无双钓舟。
顽根易滋蔓,敢使依旧丘。
自兹藩篱旷,更觉松竹幽。
芟夷不可阙,疾恶信如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阻修(zǔ xiū):阻碍和妨碍。
- 蜂虿(fēng chài):指蜜蜂和蝎子,比喻有害之物。
- 弥(mí):遍布,充满。
- 道周:道路两旁。
- 芒刺(máng cì):尖锐的刺,比喻令人不快的事物。
- 高秋:深秋。
- 霜露:指寒冷的露水。
- 蕙叶(huì yè):香草的叶子,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 荷锄(hé chú):扛着锄头。
- 童稚(tóng zhì):儿童。
- 讨求:寻找,搜寻。
- 滋蔓(zī màn):蔓延,扩散。
- 藩篱(fān lí):篱笆,比喻界限或保护。
- 芟夷(shān yí):铲除,清除。
- 疾恶(jí è):憎恨邪恶。
- 如雠(rú chóu):如同仇敌。
翻译
草对人有危害,为何生长在路旁阻碍行走。 它的毒性比蜜蜂和蝎子还要厉害,遍布道路两旁。 清晨散步到前林,江边的景色未能驱散我的忧愁。 那些芒刺般的事物刺痛我的眼睛,怎能等到深秋才处理。 一旦霜露凝结,美好的事物也难以保留。 我扛着锄头,带领孩子们,日落时分仍在寻找。 将它们转移到水中央,难道没有双桨的小船吗? 顽固的根容易蔓延,岂能让它们留在原地。 从此篱笆空旷,更觉松竹幽静。 清除这些不可缺少,憎恨邪恶如同对待仇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有害的草和诗人对其的清除,表达了诗人对邪恶事物的憎恨和清除的决心。诗中,“草”象征着社会中的不良现象,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强调了清除这些不良现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诗人的行动和态度体现了对正义和美好的追求,以及对邪恶的零容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