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楼

· 杜甫
漠漠虚无里,连连睥睨侵。 楼光去日远,峡影入江深。 腊破思端绮,春归待一金。 去年梅柳意,还欲搅边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漠漠:形容空旷辽远的样子。
  • 虚无:指天空。
  • 连连:连续不断的样子。
  • 睥睨(pì nì):古代城墙上的矮墙,这里指城墙。
  • 腊破:腊月将尽,指年底。
  • 端绮:精美的丝织品,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 一金:一两黄金,比喻珍贵的物品。
  • 梅柳意:梅花和柳树的意境,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 边心:边疆的思绪或心情。

翻译

在辽阔无垠的天空下,连绵不断的城墙侵入视野。 楼阁的光影随着日落而渐行渐远,峡谷的倒影在江水中显得更加深邃。 年底将至,我开始思念那些精美的丝织品,春天归来时,或许能得到一两黄金般的珍贵。 去年的梅花和柳树,依然想要搅动我边疆的思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白帝楼上远眺的景象,通过“漠漠虚无”和“连连睥睨”展现了空间的辽阔与城墙的连绵,营造出一种宏大的背景。诗中“楼光去日远,峡影入江深”巧妙地运用光影变化和江水倒影,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景物的深远。后两句则通过“腊破思端绮,春归待一金”和“梅柳意”与“边心”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边疆生活的深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深沉与细腻。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