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牛头寺

· 杜甫
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 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 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 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衮衮 (gǔn gǔn):连续不断,形容事物繁多。
  • 拘碍:限制和阻碍。
  • 浪出游:随意地、无目的地游荡。
  • 移时:一段时间。

翻译

青山连绵,意趣无穷,我不断攀登至牛头寺。 不再有任何束缚,真正地随心所欲地游荡。 春日里,花儿盛开,寺院静谧,竹子细长,野池幽深。 不知何处莺鸟啼鸣,声音急切,持续了许久仍未停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春日里游历牛头寺的情景。诗中,“青山意不尽”一句,既表达了山色的连绵不绝,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无尽思绪。后文通过“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表达了诗人摆脱世俗束缚,自由自在的心境。诗的下半部分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进一步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幽美的春日寺院景象。结尾的“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则巧妙地以莺鸟的啼鸣,增添了诗中的生机与动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留恋。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