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马使二角鹰

· 杜甫
悲台萧飒石巃嵷,哀壑杈枒浩呼汹。 中有万里之长江,回风滔日孤光动。角鹰翻倒壮士臂,将军玉帐轩翠气。 二鹰猛脑徐侯穟,目如愁胡视天地。 杉鸡竹兔不自惜,溪虎野羊俱辟易。韝上锋棱十二翮,将军勇锐与之敌。 将军树勋起安西,昆崙虞泉入马蹄。白羽曾肉三狻猊,敢决岂不与之齐。 荆南芮公得将军,亦如角鹰下翔云。恶鸟飞飞啄金屋,安得尔辈开其群,驱出六合枭鸾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飒(xiāo sà):形容风声或景物凄凉。
  • 巃嵷(lóng sǒng):形容山势高耸。
  • 杈枒(chā yā):形容树枝分叉繁多。
  • 浩呼汹(hào hū xiōng):形容水声浩大汹涌。
  • 轩翠气(xuān cuì qì):形容气宇轩昂,有如翠绿的山峰。
  • 徐侯穟(xú hóu suì):形容缓慢而有力的动作。
  • 愁胡(chóu hú):形容眼神忧郁,如同胡人的深邃。
  • 辟易(pì yì):避开,退让。
  • (gōu):古代射箭时戴在臂上的皮制护具。
  • (hé):鸟的翅膀。
  • 昆崙(kūn lún):即昆仑山,古代神话中的神山。
  • 虞泉(yú quán):古代地名,位于今新疆境内。
  • 狻猊(suān ní):古代传说中的猛兽,类似狮子。
  • 芮公(ruì gōng):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六合(liù hé):指天地四方,泛指世界。
  • 枭鸾(xiāo luán):枭为凶猛的鸟,鸾为吉祥的鸟,比喻善恶不同类。

翻译

悲凉的台上风声凄凉,石山高耸,哀愁的沟壑树枝交错,水声浩大汹涌。 中间有万里长的长江,回旋的风吹动着太阳,孤独的光芒闪动。 角鹰翻飞,壮士的臂膀倒挂,将军在玉帐中气宇轩昂,如翠绿的山峰。 两只鹰猛烈地缓慢而有力地飞翔,眼神忧郁,如同胡人的深邃,俯视着天地。 杉鸡和竹兔不惜一切,溪中的虎和野羊都纷纷避开。 在臂韝上的鹰翅膀锋利,将军的勇猛与它相匹敌。 将军在安西立下功勋,昆仑山和虞泉都在他的马蹄下。 白羽的箭曾射中三只狻猊,勇敢决断岂不与它们齐名。 荆南的芮公得到了将军,就像角鹰从云端下降。 邪恶的鸟飞来啄食金屋,怎能让你辈打开它们的群体,驱赶它们到六合之外,让枭鸾分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象和英勇的将军形象,通过对比悲凉的自然与英勇的人物,展现了将军的威武与不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角鹰翻倒壮士臂”、“将军玉帐轩翠气”等,形象地描绘了将军的英勇与气概。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悲台萧飒石巃嵷”、“哀壑杈枒浩呼汹”,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壮阔而又凄凉的场景之中。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沉,展现了杜甫诗歌的雄浑与深邃。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