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 杜甫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镵(cháng chán):一种农具,类似于锄头。
  • 黄精:一种药用植物。
  • (jìng):小腿。
  • 呻吟:因痛苦或不适而发出的声音。
  • 四壁静:形容家中空无一人,非常寂静。
  • 惆怅(chóu chàng):形容心情失落,忧郁。

翻译

我手中握着那长长的锄头,锄头的柄是白色的木头,我这一生就托付给你来维持生计。山上积雪很厚,黄精的苗儿都看不见了,我穿着短衣,几次拉扯也遮不住小腿。

这时候我和你只能空手而归,家中男女都在痛苦地呻吟,四周的墙壁静悄悄的。唉,我的第二首歌就这样开始了,邻居们看到我这副模样,都露出了忧郁的神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乾元年间寓居同谷县时的艰难生活。诗中通过“长镵”、“黄精”、“短衣”等具体物品,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生活的贫困和艰辛。诗人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对比“我生托子以为命”与“此时与子空归来”,深刻表达了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最后,通过“邻里为我色惆怅”一句,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困境,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普遍苦难。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