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

· 杜甫
北斗三更席,西江万里船。 杖藜登水榭,挥翰宿春天。 白发烦多酒,明星惜此筵。 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斗:北斗星,常用来指代北方。
  • 三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三更大约是晚上11点到1点。
  • 西江:指长江,因其流经西部地区而得名。
  • 杖藜:拄着藜杖,藜杖是一种用藜木制成的拐杖。
  • 水榭:建在水边或水面上的亭台楼阁。
  • 挥翰:挥毫,指写字或作画。
  • 宿春天:指在春天的夜晚留宿。
  • 明星:明亮的星星,这里可能特指金星,即启明星。
  • 云雨峡:指峡江,因云雨多而得名。
  • 下牢:指下游的牢狱,这里可能指江水流经的险峻地带。

翻译

三更时分,北斗星高悬,我在西江的万里船上。 拄着藜杖登上水边的亭台,挥毫在春天的夜晚。 白发让人烦恼,多喝了些酒,明亮的星星似乎也珍惜这次宴会。 开始明白峡江的云雨,忽然间就流到了下游的险峻地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的留宴情景。诗中,“北斗三更席,西江万里船”展现了诗人夜间的远行和旅途的辽阔。通过“杖藜登水榭,挥翰宿春天”,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春夜中的闲适与创作的愉悦。后两句“白发烦多酒,明星惜此筵”则透露出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最后,“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以峡江的云雨和下游的险峻地带作为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