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莴苣

· 杜甫
阴阳一错乱,骄蹇不复理。 枯旱于其中,炎方惨如燬。 植物半蹉跎,嘉生将已矣。 云雷歘奔命,师伯集所使。 指麾赤白日,澒洞青光起。 雨声先已风,散足尽西靡。 山泉落沧江,霹雳犹在耳。 终朝纡飒沓,信宿罢潇洒。 堂下可以畦,呼童对经始。 苣兮蔬之常,随事蓺其子。 破块数席间,荷锄功易止。 两旬不甲坼,空惜埋泥滓。 野苋迷汝来,宗生实于此。 此辈岂无秋,亦蒙寒露委。 翻然出地速,滋蔓户庭毁。 因知邪干正,掩抑至没齿。 贤良虽得禄,守道不封己。 拥寒败芝兰,众多盛荆杞。 中园陷萧艾,老圃永为耻。 登于白玉盘,藉以如霞绮。 苋也无所施,胡颜入筐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阴阳:指自然界的气候变化。
  • 骄蹇:形容天气异常,难以预测。
  • 澒洞:形容云雾弥漫。
  • 纡飒沓:形容风声。
  • 信宿:连夜。
  • :种植。
  • 甲坼:指植物的种子发芽。
  • 寒露:秋季的节气,表示天气开始变冷。
  • 掩抑:压抑,抑制。
  • 没齿:终身。
  • 芝兰:比喻贤良之人。
  • 荆杞:比喻小人。
  • 萧艾:比喻不良的事物。
  • 筐篚:装东西的竹器。

翻译

自然界的气候一旦错乱,天气变得异常难以预测。干旱之中,炎热的南方变得如同被焚烧一般。植物生长受阻,美好的生命即将结束。云雷迅速聚集,仿佛是被召唤而来。太阳被云雾遮蔽,青色的光芒开始显现。雨声伴随着风声,雨点向西边散去。山泉流入江中,雷声仍在耳边回响。整天风声不断,连夜停止了。在堂下可以种植,叫来童子开始准备。莴苣是常见的蔬菜,随时可以种植。在几块土块间破土,用锄头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但过了两旬,种子仍未发芽,只能惋惜地看着它们埋在泥土中。野生的苋菜不知从何而来,宗族的生计就依赖于此。这些植物难道没有秋天吗?也受到了寒露的影响。突然间迅速生长,蔓延到庭院中。因此知道邪恶会侵蚀正义,这种压抑会持续一生。贤良之人虽然得到俸禄,但坚守道义不自封。寒冷破坏了芝兰,小人众多如荆杞。园中被不良事物侵占,老园丁为此感到羞耻。将莴苣放在白玉盘中,如同绚丽的霞光。苋菜在这里无处施展,怎能放入筐篚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自然气候的异常和植物生长的困境,隐喻了社会中的正邪斗争和人性的坚守。杜甫以莴苣和苋菜的生长情况,比喻贤良与小人的对立,表达了对正义和道德的坚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