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 杜甫
凭高送所亲,久坐惜芳辰。 远水非无浪,他山自有春。 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 天际伤愁别,离筵何太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郪城(qī chéng):古地名,在今四川省三台县。
  • 判官: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等的僚属。
  • 成都府:唐代地名,即今四川省成都市。
  • 凭高:站在高处。
  • 芳辰:美好的时光。
  • 官柳:官道旁的柳树。
  • 著行新:排列成行,显得新鲜。
  • 天际: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 离筵(lí yán):离别的宴席。

翻译

站在高处送别我所亲近的人,久久坐着,惋惜这美好的时光。 远处的河水并非没有波澜,他乡的山中自然也有春天的气息。 野花随处开放,官道旁的柳树排列成行,显得新鲜。 望着天边,为离别感到悲伤,离别的宴席为何如此频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郪城西原送别李判官和武判官前往成都府的情景。诗中,“凭高送所亲”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又暗示了离别的无奈。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远水非无浪”、“他山自有春”,进一步以景寓情,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的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中深沉的人文关怀和精湛的艺术表现。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