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萤火

· 杜甫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 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 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苍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萤火:[yínghuǒ],指萤火虫发出的光。
  • 巫山: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这里指杜甫所在的地方。
  • 帘疏:帘子稀疏,指帘子有空隙。
  • 琴书:指屋内的琴和书,代表文人的生活。
  • 星宿:[xīngxiù],指星星。
  • 井阑:井边的栏杆。
  • 花蕊:[huāruǐ],花的中心部分,即花心。
  • 苍江:泛指江河,这里可能指长江。
  • 白发:指年老。
  • :[rǔ],你,这里指萤火虫。
  • 来岁:明年。

翻译

在巫山的秋夜,萤火虫飞舞,它们巧妙地穿过稀疏的帘子,落在人们的衣服上。突然间,屋内的琴声和书香似乎都变得冷清,而檐边的星星也显得稀疏。萤火虫绕着井边的栏杆,一个个增添了光彩,偶尔经过花蕊,也弄得光辉四射。站在苍江边,白发苍苍的我,忧愁地看着你,不知道明年这个时候,我是否还能回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巫山中萤火虫的飞舞景象,通过萤火虫的活动,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萤火飞”与“星宿稀”形成对比,突出了萤火虫的生动与夜空的宁静。末句“来岁如今归未归”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淡淡的忧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晚年的心境和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