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五首

· 杜甫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锦江:即岷江,流经四川成都。
  •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四川与湖北交界处。
  • 万壑:形容山谷众多。
  • 严仆射:指严武,唐代名将,曾任剑南节度使。
  • 中使:皇帝派遣的使者。
  • 望乡台:地名,位于成都附近,是古代送别之地。
  • 持节:古代官员持节出使,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 西蜀:指四川地区。
  • 出群材:指出类拔萃的人才。

翻译

锦江的春色似乎随着人心的变化而变化,巫峡的清秋却让万壑都充满了哀愁。我正回忆起往日与严仆射一起,共同迎接皇帝的使者于望乡台。严仆射曾三次代表皇帝行使权力,军令严明,多次举杯庆祝。西蜀的地形是天下最为险要的,国家的安危必须依靠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才来维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当时国家形势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锦江春色和巫峡清秋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诗中提到的严仆射,即严武,是杜甫的好友,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杜甫通过回忆与严武共事的经历,强调了国家安危需要依靠杰出人才的重要性。最后一句“安危须仗出群材”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才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作为诗人的政治敏感性和对国家的忠诚。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