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奉寄严大夫

· 杜甫
九日应愁思,经时冒险艰。 不眠持汉节,何路出巴山。 小驿香醪嫩,重岩细菊斑。 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
  • 愁思:忧愁的思绪。
  • 经时:经过的时间。
  • 冒险艰:经历危险和艰难。
  • 不眠:不睡觉。
  • 汉节:汉朝的使节,这里指忠诚和使命。
  • 巴山:山名,位于今四川省东部。
  • 小驿:小型的驿站。
  • 香醪:美酒。
  • :新鲜。
  • 重岩:重叠的山岩。
  • 细菊斑:细小的菊花斑点,指菊花。
  • :聚集。
  • 白云间:指远处的云雾之中。

翻译

重阳节应当充满忧愁的思绪,经历了长时间的危险和艰难。 夜不能寐,手持汉节,不知哪条路能走出巴山。 小驿站里有新鲜的美酒,重叠的山岩上点缀着细小的菊花。 遥想你骑马聚集的样子,回首望去,只见远处的云雾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重阳节时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作。诗中,“九日应愁思”直接表达了诗人在节日中的孤独和忧愁。通过“不眠持汉节,何路出巴山”描绘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坚守忠诚和寻找出路的情景。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小驿站的美酒和山岩上的菊花,以及对友人骑马聚集的遥想,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和对远方景象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体现了杜甫诗歌的深情与厚重。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