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

· 杜甫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乾。 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月峡:指明月峡,在今重庆市东北部。
  • 瞿塘: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
  •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
  • 酤水:买水。
  • 鱼复:古县名,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
  • :盘绕。
  • 喉不乾:喉咙不干,指水源充足。
  • 留滞:停留,滞留。
  • 生理:生计,生活。
  • 斗水:一斗水,形容水量少。
  • 何直:何止,岂止。

翻译

在月峡和瞿塘峡的云雾缭绕之巅,乱石嶙峋,民间没有水井。 在云安买水,让仆人感到悲伤,而搬到鱼复则省去了这份心力。 白帝城西边,万竿竹子盘绕,通过竹筒引来水源,喉咙不再干渴。 人生停留在此,生计艰难,一斗水又岂止能缓解百般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唐代诗人杜甫在月峡和瞿塘峡一带的生活景象,通过对比云安和鱼复两地的水源情况,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诗中“乱石峥嵘俗无井”一句,既描绘了地理环境的险峻,也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后文通过“接筒引水喉不乾”展现了人们智慧地解决水源问题,但“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则深刻反映了即使有了水,生活的重压和忧愁仍旧难以缓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无奈情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