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二首

· 杜甫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 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 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wéi):离开。
  • 胡地:指北方边远地区。
  • 楚云:指南方地区的天空。
  • 清渭:指渭水,流经长安的一条河流。
  • 洞庭: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 春阴:春天的阴云。
  • 日色曛(xūn):日光昏暗。
  • 伤弓:受伤的弓箭,比喻受伤的鸟。
  • 流落羽:指受伤的鸟羽。

翻译

大雁想要避开即将到来的雪,离开了北方的胡地,提前飞离了南方的楚云。 它们经过清澈的渭水倒影,高高飞起在洞庭湖的群鸟之上。 塞北的春天,阴云密布,天色已晚;江南的日光昏暗,暮色降临。 受伤的鸟儿,羽毛飘零,飞行中断,那声音实在不忍听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雁迁徙的情景,通过对比塞北与江南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雁命运的同情。诗中“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迁对大雁迁徙的影响,而“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则深刻描绘了大雁受伤的悲惨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关怀与哀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杜甫诗歌中表现自然与生命主题的佳作。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