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司马山人十二韵

· 杜甫
关内昔分袂,天边今转蓬。 驱驰不可说,谈笑偶然同。 道术曾留意,先生早击蒙。 家家迎蓟子,处处识壶公。 长啸峨嵋北,潜行玉垒东。 有时骑猛虎,虚室使仙童。 发少何劳白,颜衰肯更红。 望云悲轗轲,毕景羡冲融。 丧乱形仍役,凄凉信不通。 悬旌要路口,倚剑短亭中。 永作殊方客,残生一老翁。 相哀骨可换,亦遣驭清风。
拼音

所属合集

#峨眉山

注释

发少何须白:头发已经稀少,就用不上变白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分袂(mèi):分别,离别。
  • 转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击蒙:启蒙,启发。
  • 蓟子:指蓟县的人,这里可能指司马山人。
  • 壶公:传说中的仙人,这里比喻司马山人。
  • 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省。
  • 猛虎:比喻勇猛或威严。
  • 虚室:空旷的房间,这里指仙境。
  • 仙童:仙人的侍童。
  • 轗轲(kǎn kē):坎坷,比喻生活艰难。
  • 毕景:日落,比喻晚年。
  • 冲融:冲淡和谐,这里指心境平和。
  • 悬旌:比喻心情不安。
  • 短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之处。
  • 殊方:异域,他乡。
  • 驭清风:驾驭清风,比喻仙人或高人的生活状态。

翻译

昔日我们在关内分别,如今你像天边的蓬草一样漂泊不定。 奔波劳碌的生活难以言说,偶尔我们还能谈笑风生。 你曾对道术感兴趣,早早地启发了我。 每家每户都欢迎你,到处都有人认识你这位仙人。 你在峨嵋山北长啸,在玉垒山东潜行。 有时骑着猛虎,在仙境中使唤仙童。 头发虽少,何须忧白;容颜虽衰,何必再红。 望着云彩悲叹生活的坎坷,日暮时分羡慕心境的平和。 在动荡中仍被生活所役,凄凉之中音信不通。 心情不安如悬挂的旌旗,在短亭中倚剑思索。 永远成为异乡的客人,余生只剩一位老翁。 相互哀叹,希望骨头能换,也希望能驾驭清风。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寄给司马山人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杜甫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状态,描绘了司马山人的仙风道骨和自己的漂泊生涯。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