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
山雨不作泥,江云薄为雾。 晴飞半岭鹤,风乱平沙树。 明灭洲景微,隐见岩姿露。 拘闷出门游,旷绝经目趣。 消中日伏枕,卧久尘及屦。 岂无平肩舆,莫辨望乡路。 兵戈浩未息,蛇虺反相顾。 悠悠边月破,郁郁流年度。 针灸阻朋曹,糠籺对童孺。 一命须屈色,新知渐成故。 穷荒益自卑,飘泊欲谁诉。 虺羸愁应接,俄顷恐违迕。 浮俗何万端,幽人有独步。 庞公竟独往,尚子终罕遇。 宿留洞庭秋,天寒潇湘素。 杖策可入舟,送此齿发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雨不作泥:山中的雨不使泥土变得泥泞。
  • 江云薄为雾:江上的云轻薄如雾。
  • 晴飞半岭鹤:晴天时,鹤在半山腰飞翔。
  • 风乱平沙树:风使平坦的沙地上的树摇摆不定。
  • 明灭洲景微:洲上的景色忽明忽暗,微妙变化。
  • 隐见岩姿露:岩石的姿态隐约可见。
  • 拘闷出门游:因烦闷而出门游荡。
  • 旷绝经目趣:远望的乐趣。
  • 消中日伏枕:在病中日日卧床。
  • 卧久尘及屦:卧床久了,灰尘都积到了鞋子上。
  • 平肩舆: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
  • 兵戈浩未息:战争还未停止。
  • 蛇虺反相顾:蛇和虺相互顾盼,形容危险。
  • 悠悠边月破:边疆的月亮显得孤独。
  • 郁郁流年度:岁月流逝,心情沉重。
  • 针灸阻朋曹:因病不能与朋友相聚。
  • 糠籺对童孺:粗劣的食物与儿童相对。
  • 一命须屈色:命运使然,必须低头。
  • 新知渐成故:新结识的朋友渐渐变得熟悉。
  • 穷荒益自卑:在荒凉之地更加感到自卑。
  • 虺羸愁应接:身体虚弱,忧愁接踵而至。
  • 俄顷恐违迕:片刻之间担心违背或冲突。
  • 浮俗何万端:世俗之事繁多复杂。
  • 幽人有独步:隐士独自行走。
  • 庞公竟独往:庞公最终独自前往。
  • 尚子终罕遇:尚子最终很少遇到。
  • 宿留洞庭秋:在洞庭湖过秋。
  • 天寒潇湘素:天寒地冻,潇湘之地显得素净。
  • 杖策可入舟:拄着拐杖可以上船。
  • 送此齿发暮:送别这衰老的自己。

翻译

山中的雨不使泥土变得泥泞,江上的云轻薄如雾。晴天时,鹤在半山腰飞翔,风使平坦的沙地上的树摇摆不定。洲上的景色忽明忽暗,微妙变化,岩石的姿态隐约可见。因烦闷而出门游荡,远望的乐趣。在病中日日卧床,卧床久了,灰尘都积到了鞋子上。虽然没有平肩舆,但连望乡的路也辨不清。战争还未停止,蛇和虺相互顾盼,形容危险。边疆的月亮显得孤独,岁月流逝,心情沉重。因病不能与朋友相聚,粗劣的食物与儿童相对。命运使然,必须低头,新结识的朋友渐渐变得熟悉。在荒凉之地更加感到自卑,身体虚弱,忧愁接踵而至。片刻之间担心违背或冲突,世俗之事繁多复杂。隐士独自行走,庞公最终独自前往,尚子最终很少遇到。在洞庭湖过秋,天寒地冻,潇湘之地显得素净。拄着拐杖可以上船,送别这衰老的自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战乱和病痛中的孤独与忧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如“山雨不作泥”、“江云薄为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欣赏。同时,诗中的“兵戈浩未息”、“悠悠边月破”等句,深刻反映了战乱给诗人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的心情沉重,对未来的迷茫和身体的虚弱都在诗中得到了体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深切渴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