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日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

· 杜甫
藜杖侵寒露,蓬门启曙烟。 力稀经树歇,老困拨书眠。 秋觉追随尽,来因孝友偏。 清谈见滋味,尔辈可忘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藜杖: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
  •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形容家境贫寒。
  • 曙烟:清晨的炊烟。
  • 经树歇:在树下休息。
  • 拨书眠:翻书时睡着了。
  • 孝友:孝顺和友爱。
  • 清谈:高雅的谈天。
  • 忘年:忘记年龄的差异,指交情深厚,不计较年龄。

翻译

我手持藜杖,踏着寒露,穿过用蓬草编成的门,迎接清晨的炊烟。 因为力气不足,我在树下休息,年老困倦,翻书时不知不觉睡着了。 秋天让我感觉到追随的时光已经结束,我之所以来,是因为你们孝顺和友爱的品质特别吸引我。 我们高雅的谈天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滋味,你们这些年轻人,让我忘记了年龄的差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九月一日拜访孟十二仓曹和十四主簿兄弟的情景。诗中,“藜杖侵寒露,蓬门启曙烟”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展现了诗人清贫而宁静的生活状态。后文“力稀经树歇,老困拨书眠”则表达了诗人年老体衰的无奈,以及对知识的渴望与疲倦。最后两句“清谈见滋味,尔辈可忘年”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与年轻人交流时的愉悦和忘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