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 杜甫
庾信罗含俱有宅,春来秋去作谁家。 短墙若在从残草,乔木如存可假花。 卜筑应同蒋诩径,为园须似邵平瓜。 比年病酒开涓滴,弟劝兄酬何怨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庾信: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此处借指高雅的居所。
  • 罗含: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此处同样借指高雅的居所。
  • 卜筑:选择地点建造房屋。
  • 蒋诩径:蒋诩是东汉时期的隐士,他家门前有三条小径,常用来比喻隐居生活。
  • 邵平瓜:邵平是秦朝的隐士,他在长安城东种瓜,瓜味甜美,后用来比喻隐居生活的美好。
  • 比年:连年。
  • 病酒:因饮酒过度而生病。
  • 涓滴:极少量的酒。

翻译

庾信和罗含都曾有过他们的宅邸,春去秋来,这些地方如今归谁所有? 如果短墙还在,那就随它与残草相伴;如果高大的树木依旧,或许可以借来点缀花朵。 选择建造新居,应该像蒋诩那样隐居于小径之中;打理园子,必须像邵平那样种出甜美的瓜。 连年来因病酒而只能喝极少量的酒,弟弟劝我,兄弟间相互劝酒,又何必叹息呢。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即将赴蓝田迎接妻儿的弟弟的,表达了对弟弟新生活的祝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庾信、罗含的宅邸、蒋诩的径、邵平的瓜等典故,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即远离尘嚣,回归自然。末句“弟劝兄酬何怨嗟”则流露出兄弟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