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二首

· 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乾更落,风处急纷纷。
拼音

所属合集

#晴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锦绣文:形容景色如锦绣般美丽。
  • 碧知:看到碧绿色,知道。
  • 湖外草:湖对岸的草地。
  • 红见:看到红色,指云彩。
  • 海东云:东方的云彩。
  • 竟日:整天。
  • 相和:相互应和,指莺鸟的叫声。
  • 摩霄:接近天空,形容鹤飞得很高。
  • 数群:几群。
  • 乾更落:干燥后更容易落下。
  • 急纷纷:形容落花迅速而纷乱。

翻译

长时间的雨使得巫山显得昏暗,新晴之后,景色如锦绣般美丽。 看到碧绿色,知道那是湖对岸的草地,看到红色,那是东方的云彩。 整日里莺鸟相互应和着鸣叫,几群鹤飞得接近天空。 野花干燥后更容易落下,风中它们迅速而纷乱地飘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雨后天晴的自然景色,通过色彩的运用和动态的描绘,展现了生动的画面。诗中“锦绣文”、“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等句,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切感受。后两句通过莺鸟的鸣叫和鹤的高飞,以及野花的落英缤纷,进一步以动衬静,增添了诗意和美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的精湛技艺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