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潮八分小篆歌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客肥失真。
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
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拿肉屈强。吴郡张颠誇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
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颉(cāng jié):传说中的古代文字创造者。
- 陈仓石鼓:古代石刻,记载文字。
- 峄山之碑:古代石碑,记载文字。
- 枣木传客:用枣木刻制的文字传抄本。
- 苦县光和:地名,指苦县的石刻。
- 韩择木:唐代书法家。
- 蔡有邻:唐代书法家。
- 张颠:唐代书法家张旭的别称。
- 流宕(liú dàng):放纵,不受拘束。
翻译
苍颉创造的鸟迹文字已经模糊不清,字体的变化如同浮云一般多变。陈仓的石鼓文也已经有所讹误,从大小篆书中衍生出了八分书。 秦朝有李斯,汉朝有蔡邕,但在这两者之间,那些书法家们却默默无闻。峄山的石碑被野火烧毁,用枣木刻制的传抄本使得文字变得肥胖失真。 苦县光和的石刻依然骨立,书法贵在瘦硬才能通神。 可惜李斯和蔡邕的书法已无法再得到,我的外甥李潮下笔却十分亲近。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都是开元以来擅长八分书的书法家。 李潮也拥有这两位书法家的成就,成为三人之一。何况李潮的小篆逼近秦朝的李斯,他的笔下如同快剑长戟般森严相向。 他的八分书一字价值百金,蛟龙盘绕,肉体屈强有力。吴郡的张旭以草书著称,但草书并非古法,只是空有雄壮。 哪像我的外甥李潮,他的书法不流于放纵,而是遵循丞相和中郎的古法。在巴东遇到李潮,他超过一个月请求我为他作歌。 如今我已衰老,才力薄弱,李潮啊李潮,我又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尤其是对李潮书法的推崇。诗中,杜甫通过对古代书法家的回顾,表达了对书法传统的尊重和对李潮书法的赞赏。他提到李潮的书法不仅继承了古代书法家的精髓,而且还有自己的创新,尤其是在小篆和八分书上的造诣。杜甫通过对比,突出了李潮书法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艺术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