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行

· 杜甫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 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下悯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 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潇湘:指湖南的湘江流域。
  • 衡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
  • 山巅:山顶。
  • 朱凤:红色的凤凰,传说中的神鸟。
  • 嗷嗷:形容鸟类因饥饿或痛苦而发出的叫声。
  • 侧身:侧着身体。
  • 长顾:长时间地回头看。
  • 翅垂口噤:翅膀下垂,嘴巴紧闭,形容无助和绝望的状态。
  • 心甚劳:心里非常疲惫。
  • :同情,怜悯。
  • 百鸟:泛指各种鸟类。
  • 罗网:捕捉鸟兽的网。
  • 黄雀:一种小鸟。
  • 竹实:竹子的果实,凤凰的食物。
  • 蝼蚁:蚂蚁,比喻微小的生物。
  • 鸱枭:猫头鹰,常用来比喻恶人或不祥之物。
  • 怒号:愤怒地大声叫喊。

翻译

你可曾见过潇湘的衡山高耸入云,山顶上有一只红色的凤凰,它声声哀鸣。 它侧着身体,长时间地回头寻找同伴,翅膀下垂,嘴巴紧闭,心中感到极度疲惫。 它怜悯那些被网罗捕捉的百鸟,就连最小的黄雀也难以逃脱。 它希望将竹子的果实分给蝼蚁,即使这样会让鸱枭愤怒地大声叫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山顶上的朱凤,表达了诗人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和对不公不义的反抗。朱凤的形象象征着高贵与悲悯,它的行为体现了对弱者的关怀和对强权的挑战。诗中的“翅垂口噤”形象地描绘了朱凤的无助和绝望,而“愿分竹实及蝼蚁”则展现了其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精神。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