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萍岸:长满浮萍的岸边。
- 碧霄:蓝天。
- 中流:河流的中央。
- 孤屿:孤立的小岛。
- 横槎:横在水面上的树枝。
- 红旆:红旗。
- 锦帆:华丽的帆船。
- 浸润:滋润。
- 雷泽:古代传说中的大泽,这里指广泛的水域。
翻译
在长满浮萍的岸边,新淘的河水映照着碧蓝的天空,河流中央相隔的距离忽然显得遥远。只剩下孤立的小岛成为诗中的景致,不再有横在水面上的树枝阻碍柳条。红旗在幽静的山色中显得湿润,华丽的帆船在风中起航,浪花随之飘扬。大家都明白,这片水域如同雷泽一般滋润万物,又何必担心河川源头会有干旱的禾苗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河岸边的自然景色,通过“萍岸”、“碧霄”、“孤屿”等意象,展现了清新脱俗的画面。诗中“红旆路幽山翠湿,锦帆风起浪花飘”进一步以色彩和动态丰富了景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结尾的“共知浸润同雷泽,何虑川源有旱苗”则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恩泽的感激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字庆馀,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