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十四侍御就弊庐相别

· 杜甫
有客骑骢马,江边问草堂。 远寻留药价,惜别到文场。 入幕旌旗动,归轩锦绣香。 时应念衰疾,书疏及沧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骢马(cōng mǎ):青白色的马,今名菊花青马,也泛指马。
  • 草堂:指杜甫在成都的居所。
  • 药价:指药材的价格,这里可能指杜甫曾卖药为生。
  • 文场:指文人聚集的地方,也指文学创作的场所。
  • 入幕:指进入官府或军帐,这里指魏十四侍御的工作场所。
  • 旌旗:旗帜的总称,也借代为军队或军队的威仪。
  • 归轩:指归来的车驾。
  • 锦绣:原指精美鲜艳的丝织品,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 书疏:书信。
  • 沧浪:水名,这里可能指杜甫的隐居之地,也可能泛指远方。

翻译

有客人骑着青白色的马,来到江边询问我的草堂所在。 他远道而来,留下药材的价格,不舍地告别于文人的聚集地。 进入官府,旌旗飘扬,归来的车驾带着锦绣的香气。 此时应记得我这衰弱的病体,书信中提及远方的沧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魏十四侍御访问杜甫草堂的情景,通过“骢马”、“草堂”、“药价”等词语,勾勒出一幅文人交往的画面。诗中“入幕旌旗动,归轩锦绣香”展现了魏十四侍御的尊贵与繁忙,而“时应念衰疾,书疏及沧浪”则表达了杜甫对友人的期待与自己的孤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