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郑鍊赴襄阳

·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戎马(róng mǎ):指战马,这里代指战争。
  • 交驰:交相奔驰,形容战争频繁。
  • 柴门:用树枝编扎的简陋的门,常用来指贫苦人家。
  • 把君诗过日:把,拿;过日,度过日子。这里指以读郑鍊的诗来消磨时光。
  • 念此别惊神:念此,想到这次分别;惊神,心神不宁。
  • 地阔峨眉晚:地阔,地方广阔;峨眉,山名,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
  • 天高岘首春:天高,天空高远;岘首,山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市。
  • 为于耆旧内:为,为了;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 试觅姓庞人:试觅,尝试寻找;姓庞人,指隐士庞德公,东汉末年隐居于岘山。

翻译

在战马交相奔驰的战争年代,我这老病之身守着简陋的柴门。 拿着你的诗来度过这艰难的日子,想到这次分别,我的心神不宁。 大地广阔,峨眉山已是傍晚,天空高远,岘首山却正值春天。 为了在那些年高望重的人中,试着寻找像庞德公那样的隐士。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战乱时期赠别友人郑鍊赴襄阳的作品。诗中,杜甫以自己的老病之身和战乱的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不舍。通过对比峨眉的晚景和岘首的春光,诗人展现了地理的广阔和时间的流转,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愿。最后,诗人希望友人能在襄阳找到像庞德公那样的隐士,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和深情厚意。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