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獠奴: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这里指杜甫的仆人阿段。
- 曛(xūn):日落时的余光。
- 袅袅: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轻轻摆动。
- 馀沥:剩余的水滴或液体。
- 竖子:对仆人的称呼,这里指阿段。
- 寻源:寻找水源。
- 病渴:比喻渴望得到某种东西。
- 回白首:指回头看,白首指年老。
- 传声:传递声音,这里指水声。
- 一注:一股水流。
- 湿青云:形容水流高远,仿佛能湿润云彩。
- 陶侃:东晋名将,这里用其典故。
- 胡奴:指陶侃的异族仆人。
- 虎豹群:比喻险恶的环境。
翻译
山中的树木苍苍,落日的余晖照耀着,竹竿轻轻摇曳,细小的泉水从中分开。 郡里的人们在夜晚争抢剩余的水滴,而我的仆人阿段却独自去寻找水源,不闻争抢之声。 我渴望得到水,三更时分回头望向年老的自己,听到一股水流的声音,仿佛能湿润高远的云彩。 我曾惊讶于陶侃的异族仆人的不同,现在却奇怪你常常穿越虎豹般的险恶环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夜晚的景象,通过对比郡人与仆人阿段的行为,展现了阿段的勇敢与独立。诗中“病渴三更回白首”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水的渴望,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结尾的“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则通过典故和比喻,赞美了阿段不畏艰险的精神。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仆人阿段的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