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獠奴阿段

· 杜甫
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袅袅细泉分。 郡人入夜争馀沥,竖子寻源独不闻。 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 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獠奴: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这里指杜甫的仆人阿段。
  • (xūn):日落时的余光。
  • 袅袅: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轻轻摆动。
  • 馀沥:剩余的水滴或液体。
  • 竖子:对仆人的称呼,这里指阿段。
  • 寻源:寻找水源。
  • 病渴:比喻渴望得到某种东西。
  • 回白首:指回头看,白首指年老。
  • 传声:传递声音,这里指水声。
  • 一注:一股水流。
  • 湿青云:形容水流高远,仿佛能湿润云彩。
  • 陶侃:东晋名将,这里用其典故。
  • 胡奴:指陶侃的异族仆人。
  • 虎豹群:比喻险恶的环境。

翻译

山中的树木苍苍,落日的余晖照耀着,竹竿轻轻摇曳,细小的泉水从中分开。 郡里的人们在夜晚争抢剩余的水滴,而我的仆人阿段却独自去寻找水源,不闻争抢之声。 我渴望得到水,三更时分回头望向年老的自己,听到一股水流的声音,仿佛能湿润高远的云彩。 我曾惊讶于陶侃的异族仆人的不同,现在却奇怪你常常穿越虎豹般的险恶环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夜晚的景象,通过对比郡人与仆人阿段的行为,展现了阿段的勇敢与独立。诗中“病渴三更回白首”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水的渴望,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结尾的“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则通过典故和比喻,赞美了阿段不畏艰险的精神。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仆人阿段的赞赏之情。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