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暮秋:秋天的末尾,即深秋。
- 归秦:回到秦地,这里指回到长安。
- 苍梧:地名,在今广西境内,这里泛指遥远的南方。
- 白帝: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这里指秋天。
- 途穷:比喻处境艰难,无路可走。
- 身老:身体衰老。
- 大府:指高级官府,这里指湖南幕府。
- 才能会:才能聚集。
- 德业优:德行和事业都优秀。
- 北归:向北返回。
- 冲雨雪:冒着雨雪。
- 悯:怜悯,同情。
- 敝貂裘:破旧的貂皮大衣,这里比喻贫穷困顿。
翻译
水域辽阔,苍梧的荒野遥不可及,天空高远,白帝的秋天已然来临。 在无路可走的困境中,怎能不哭泣,身体衰老,难以承受这无尽的忧愁。 高级官府中才能聚集,各位官员的德行和事业都十分优秀。 我向北返回,冒着雨雪,有谁会怜悯我这破旧的貂皮大衣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甫暮秋时节离别湖南幕府亲友,北归途中的凄凉景象和深沉感慨。诗中,“水阔苍梧野,天高白帝秋”以宏大的自然景象开篇,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处境艰难、年老体衰而产生的悲痛情感。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幕府中人才济济与自身境遇的凄凉,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无奈与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晚年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暮秋由一面山之金州长甸铺作 》 —— [ 清 ] 多隆阿
- 《 秋杪喜大钵自沧州还 》 —— [ 清 ] 塞尔赫
- 《 九月桃梨花 》 —— [ 明 ] 何景明
- 《 和暮秋闻雁有怀 其一 》 —— [ 宋 ] 赵希逢
- 《 晚秋王喻二监察见过二首 》 —— [ 明 ] 李梦阳
- 《 秋杪宿准提阁 》 —— [ 明 ] 姚子蓉
- 《 张水部惠予浆水玉石砚予视之隐有云气梅干双双侵云月色照耀走笔短歌谢之 》 —— [ 明 ] 湛若水
- 《 余佐留枢诸曹掾中有南充刘璋者偶诸生试其文烂然已而竟从本格得官将归省叩余秋署乞一言之赠若有不释然者余闵其意走笔得二绝句付之时方乞休在告也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