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

· 杜甫
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 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 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 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朔风:北风。
  • 桂水:指桂江,在今广西境内。
  • 朔雪:北方的雪。
  • 南楼:指南方的楼阁。
  • 北渚:北方的水边。
  • 舟重:船因积雪而变得沉重。
  • 山阴道:指通往山阴(今浙江绍兴)的道路。
  • 听鸡:听到鸡鸣,指黎明时分。

翻译

北风呼啸,吹拂着桂江水,北方的雪在夜晚纷纷扬扬。 月光悄然穿过南楼的暗影,北渚的云层深沉,寒意逼人。 烛光斜斜,初时还能看见,船因积雪而沉重,竟无声无息。 我不认识通往山阴的道路,听到鸡鸣,更加思念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舟中夜雪的景象,通过北风、朔雪、月光、寒云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孤寂寒冷的氛围。诗中“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巧妙地表达了夜晚的寂静和船只因积雪而沉重的状态。结尾的“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则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深情与细腻。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