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常侍峄二首

· 杜甫
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短日行梅岭,寒山落桂林。 长安若个畔,犹想映貂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流: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风度。
  • 修文:指文人的去世,典故出自《左传·文公十一年》,意指文人去世后,其文章和学问也随之消失。
  • 地下:指人世之外,即死亡。
  • 斯人:这个人,指李常侍峄。
  • 知音:了解自己的人,知己。
  • 梅岭: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与福建省交界处,此处可能指李峄的墓地。
  • 桂林:地名,今广西桂林,此处可能比喻李峄的墓地周围环境。
  • 长安:唐朝的都城,今陕西西安。
  • 映貂金:指貂蝉冠上的金饰,比喻高官显贵。

翻译

一代风流人物已逝,文人之死如深埋地下。 此人不再相见,我老去失去了知己。 短日照耀着梅岭,寒山中桂林落叶纷纷。 在长安的哪个角落,我仍想象着你戴着金貂冠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已故友人李常侍峄的哀悼之作。诗中,杜甫表达了对李峄才华和风度的赞赏,以及对其逝去的深切哀思。通过“风流尽”、“修文地下深”等词句,杜甫描绘了李峄去世后的空虚和寂寞。后两句通过对梅岭和桂林的描写,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来象征李峄的离去和杜甫的孤独。最后,杜甫在长安的想象中,仍怀念着李峄昔日的风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杜甫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友人的无尽思念。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