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其一
伐竹为桥结构同,褰裳不涉往来通。
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
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褰裳(qiān cháng):提起衣裳。
- 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
- 青龙:此处指竹桥在水中的倒影。
- 题柱客:指在桥柱上题诗的人,比喻有才华的人。
- 济川功:指治理河流、桥梁建设的功绩。
- 合欢:指竹桥的建成,使人们能够欢聚。
- 驱石:传说中秦始皇为了建造长城,驱使石头自行移动。
翻译
伐竹建造桥梁,结构与木桥相同,人们提起衣裳便能不湿脚地往来通行。 天寒时白鹤飞回华表,日落时青龙的倒影在水中显现。 我自知年老不是能在桥柱上题诗的才子,而你却是真正有治理河流、建设桥梁功绩的人。 竹桥的建成让人欢聚,却笑那些千年前的传说,驱使石头何时才能到达东海之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竹桥建成的场景,通过对比自己的老迈与李七司马的才华,表达了对李七司马建设桥梁功绩的赞赏。诗中“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以景寓情,展现了竹桥的美丽与实用。结尾的“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则带有讽刺意味,暗示了现实与传说的对比,突出了竹桥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