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话别

· 李频
论交虽不蚤,话别且相亲。 除却栖禅客,谁非南陌人。 半生都返性,终老拟安贫。 愿入白云社,高眠自致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ǎo):早。
  • 栖禅客:指隐居修禅的人。
  • 南陌人:指南边道路上的人,泛指世俗之人。
  • 返性:回归本性。
  • 安贫:安于贫穷的生活。
  • 白云社:指隐居的地方,象征高洁、超脱世俗。
  • 致身:指达到某种境界或状态。

翻译

虽然我们结交得不算早,但在话别时却感到彼此亲近。除了那些隐居修禅的人,谁不是南边道路上匆匆的过客呢?半生的时光让我回归了本性,最终我希望安于贫穷的生活。我愿意加入那高洁的白云社,高枕无忧地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论交虽不蚤,话别且相亲”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即使相识不久,分别时也感到十分亲近。后句通过对“栖禅客”和“南陌人”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最后两句“愿入白云社,高眠自致身”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

李频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