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鶱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

· 杜甫
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正翮抟风超紫塞,立冬几夜宿阳台。 虞罗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 万里寒空祗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不省(bù xǐng):不知道,不觉得。
  • 度海(dù hǎi):渡海。
  • 正翮(zhèng hé):正羽,指鸟的翅膀。
  • 抟风(tuán fēng):乘风。
  • 紫塞(zǐ sài):指长城,古代长城多用紫色泥土筑成,故称。
  • 虞罗(yú luó):指古代的虞人和罗人,他们擅长捕鸟。
  • 金眸(jīn móu):金色的眼睛。
  • 玉爪(yù zhǎo):玉色的爪子。

翻译

黑鹰在人间不常见,它渡海而来,仿佛从北极飞来。 它的翅膀乘风越过长城,立冬后几夜它栖息在阳台。 虞人和罗人虽各自施展巧计,但春天与雁同归时,它必定会被猜疑。 在万里寒空中,它只需一日便可飞翔,它那金色的眼睛和玉色的爪子,显示了它非凡的才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非凡的黑鹰,通过对其飞行能力、栖息习性以及外貌特征的描述,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形象。诗中“正翮抟风超紫塞”一句,既表现了黑鹰的飞行速度之快,也隐喻了其超越常人的能力。末句“金眸玉爪不凡才”更是直接赞美了黑鹰的非凡特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黑鹰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力量的向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