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 杜甫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地偏初衣裌,山拥更登危。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安:地名,今重庆市云阳县。
  •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 郑十八:人名,郑氏排行十八的朋友。
  • 诸公:各位先生。
  • 菊蕊:菊花的花蕊。
  • 盈枝:满枝,形容菊花盛开。
  • 旧摘:指以前采摘的菊花。
  • 频异:频繁变化,指时光流转,人事变迁。
  • 轻香:淡淡的香气,此处指菊花香。
  • 酒暂随:酒伴随着短暂的时光。
  • 地偏:地处偏远。
  • 初衣裌:刚开始穿上夹衣,指天气开始变冷。
  • 山拥:群山环绕。
  • 更登危:再登高处,指重阳节登高的习俗。
  • 万国:指各地,天下。
  • 皆戎马:都在战乱之中。
  • 酣歌:畅饮高歌。
  • 泪欲垂:眼泪快要流下来。

翻译

寒冷中,其他花儿已凋谢殆尽,唯有菊花的花蕊独自盛开满枝。 以前采摘的菊花见证了人事的频繁变迁,而那淡淡的菊香与酒一起,只是短暂相随。 地处偏远,人们开始穿上夹衣,因为天气转冷;群山环绕,我们再次登高,感受重阳的习俗。 天下各地都在战乱之中,我们在这里畅饮高歌,但心中却难掩悲伤,眼泪几乎要流下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通过菊花的盛开和人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战乱频仍的感慨。诗中“菊蕊独盈枝”一句,既展现了菊花的坚韧和美丽,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坚强。后两句“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则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诗人内心的悲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