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城盐州美圣谟而诮边将也

城盐州,城盐州,城在五原原上头。蕃东节度钵阐布,忽见新城当要路。 金鸟飞传赞普闻,建牙传箭集群臣。君臣赪面有忧色,皆言勿谓唐无人。 自筑盐州十馀载,左衽毡裘不犯塞。昼牧牛羊夜捉生,长去新城百里外。 诸边急警劳戍人,唯此一道无烟尘。灵夏潜安谁复辨,秦原闇通何处见。 鄜州驿路好马来,长安药肆黄蓍贱。城盐州,盐州未城天子忧。 德宗按图自定计,非关将略与庙谋。吾闻高宗中宗世,北虏猖狂最难制。 韩公创筑受降城,三城鼎峙屯汉兵。东西亘绝数千里,耳冷不闻胡马声。 如今边将非无策,心笑韩公筑城壁。相看养寇为身谋,各握强兵固恩泽。 愿分今日边将恩,褒赠韩公封子孙。谁能将此盐州曲,翻作歌词闻至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城盐州:指在盐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筑城。
  • 五原原:地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 蕃东节度钵阐布:指吐蕃东部的节度使。
  • 金鸟飞传:指通过信使传递消息。
  • 赞普:吐蕃的君主。
  • 建牙传箭:指集结军队,准备战争。
  • 君臣赪面:君臣面色通红,表示紧张或愤怒。
  • 左衽毡裘:指穿着左衽的毡裘,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
  • 捉生:指捕捉俘虏。
  • 灵夏:指灵州和夏州,今宁夏一带。
  • 秦原:指陕西一带。
  • 鄜州:地名,今陕西省富县。
  • 黄蓍:一种药材,此处指药材市场。
  • 德宗:唐德宗李适。
  • 高宗中宗:指唐高宗和唐中宗。
  • 韩公:指韩愈,此处可能指历史上的韩擒虎,他在唐初筑受降城。
  • 受降城:唐代为防御北方民族而建的城池。
  • 三城鼎峙:指三座城池并立。
  • 屯汉兵:驻扎汉族士兵。
  • 耳冷:指听不到。
  • 养寇:指故意放纵敌人,以便自己有理由继续掌权。
  • 恩泽:指皇帝的恩宠。

翻译

筑城盐州,筑城盐州,城池建在五原原的高地上。吐蕃东部的节度使钵阐布,突然看到新城挡在要道上。消息通过信使传到吐蕃君主赞普那里,他集结军队准备战争。君臣们面色通红,显得忧虑,都说不要小看唐朝无人。自从筑城盐州已有十几年,穿着左衽毡裘的游牧民族不再侵犯边塞。他们白天放牧牛羊,晚上捕捉俘虏,经常远离新城百里之外。边境的紧急警报让戍边的人忙碌,只有这条路没有烟尘。灵州和夏州的安宁谁又能分辨,陕西一带的暗通又在哪里可见。鄜州的驿路上好马往来,长安的药材市场上黄蓍价格便宜。筑城盐州,盐州未筑城时天子忧虑。德宗查看地图自己定下计划,并非关乎将略与庙堂的谋划。我听说在高宗和中宗的时代,北方的敌人猖狂最难制服。韩公筑造了受降城,三座城池并立驻扎汉族士兵。东西绵延数千里,耳朵冷得听不到胡马的声音。如今边将并非没有策略,心里嘲笑韩公筑城的壁垒。他们相看养寇为自己谋利,各自掌握强兵巩固皇帝的恩宠。希望分给今天边将的恩宠,褒赠给韩公的子孙。谁能将这首盐州曲,翻作歌词让至尊听到。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唐朝边防政策的批评,通过对盐州筑城的描述,揭示了边将的私心和朝廷的无能。诗中,白居易赞扬了韩擒虎筑城的功绩,同时讽刺了当时的边将利用边防问题巩固个人权力的行为。他希望皇帝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给予韩擒虎的后代应有的荣誉。整首诗语言犀利,情感深沉,展现了白居易对国家和民族安危的深切关怀。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