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墙行,并序
崒嵂环墙连数堵,宋亡犹是循王府。渡南功臣王第一,赐第钱塘贮歌舞。
筑墙远取南山土,军士肩赪汗流股。桢干停匀杵筑坚,小却犹支三百年。
当时能留岳忠武,返旆定可铭燕然。嫖姚忘家子婿戮,宰嚭卖国身名全。
偷安湖山忘大辱,诏谕江南等臣仆。萧墙缭周千柱宫,只欠甑泥蒸后筑。
带砺镌铭在甲第,筑墙不厌高于屋。远雁秋横五国城,帛书无复泪交倾。
可怜忠臣痛刻骨,空令志士死结缨。佞显忠诛谁得失?二百年馀昭白日。
旧时每见古墙边,鬼灯夜暗光如漆。墙土于今化作灰,欲问故老心先摧。
只有省垣新筑后,鼓角声殷吴山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崒嵂(zú lǜ):形容山势高耸。
- 循王府:指南宋时期循王赵构的府邸。
- 渡南功臣:指南宋初期的功臣。
- 赪(chēng):红色。
- 桢干:比喻骨干、支柱。
- 岳忠武:指南宋名将岳飞,谥号忠武。
- 返旆(pèi):指返回旗帜,比喻胜利归来。
- 铭燕然: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
- 嫖姚(piáo yáo):指轻佻放荡。
- 宰嚭(zǎi pǐ):指宰相。
- 诏谕(zhào yù):皇帝的命令或指示。
- 带砺:比喻坚固。
- 镌铭(juān míng):刻写铭记。
- 甲第:指高官显贵的府邸。
- 五国城:指北宋末年五国联军攻陷汴京的历史事件。
- 帛书:写在丝帛上的书信。
- 结缨:指系好帽带,比喻准备赴死。
- 佞显忠诛:指奸佞显达,忠良被诛。
- 昭白日:比喻真相大白。
- 鬼灯:指夜晚的灯火。
- 甑(zèng)泥:蒸饭用的陶器。
- 鼓角声:指战鼓和号角的声音。
- 吴山:山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翻译
高耸的城墙连绵数堵,宋朝灭亡后仍是循王的府邸。南渡的功臣中,他是第一,赐予他在钱塘的府邸,收藏着歌舞。 筑墙时远取南山的土,军士们肩扛红土,汗水淋漓。墙体坚实,骨干匀称,虽小却支撑了三百年。 当时若能留下岳飞,胜利归来定能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轻佻忘家的人,子婿被杀,宰相却卖国求全。 偷安于湖山之间,忘记了国家的耻辱,皇帝的命令使江南沦为臣仆。四周环绕着千柱宫殿,只缺少蒸饭用的陶器泥。 在高官显贵的府邸上刻写铭记,筑墙不嫌高于房屋。远方的雁秋横过五国城,再无帛书,泪已干。 可怜忠臣痛彻心骨,空让志士死得其所。奸佞显达,忠良被诛,二百年后真相大白。 旧时常见古墙边,夜晚的灯火如漆般黑暗。墙土如今化为灰烬,询问故老,心已碎。 只有省城新筑之后,战鼓和号角声在吴山脚下回响。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古墙的兴衰,反映了宋朝的荣辱与变迁。诗中,“崒嵂环墙”与“军士肩赪”描绘了墙的坚固与筑墙的艰辛,而“返旆定可铭燕然”与“嫖姚忘家子婿戮”则对比了忠臣与奸佞的不同命运。最后,“墙土于今化作灰”与“鼓角声殷吴山隈”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了对过去的哀思,也隐含了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古墙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忠臣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