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季源之婺州因简范经历

为山不愿高,为水不愿深。 水深蛟龙集,山高虎豹蹲。 我有避人法,终日衣冠林。 煌煌钱塘城,游尘昼为阴。 岂无青云交,难在相知心。 岂弟袁大夫,寒窗理闲琴。 峻坂为牛力,炎天九秋襟。 胶漆四十年,龆龀以至今。 天欲饥饿我,使子无黄金。 劝仕拙不谐,驱耕弱难任。 低回向谁门,后生气骎骎。 今晨积潦霁,乌乌有好音。 约我共行役,东平步嵚嵚。 皎皎婺女精,瀰瀰双溪浔。 台有白马生,风棱共萧森。 文林惜妄动,动必向所钦。 吾评古毛义,志行近骞参。 公府许辟召,屈身非禄淫。 斯人我知旧,长髯善?吟。 穴蚁梦离合,风花命浮沉。 往者纳千贽,终然遗一簪。 欲行又不得,出门失前禽。 子往再拜问,何由振聋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岂弟(qǐ dì):和乐平易。
  • 峻坂(jùn bǎn):陡峭的山坡。
  • 龆龀(tiáo chèn):指童年。
  • 低回:徘徊,犹豫。
  • 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比喻时间流逝迅速。
  • 潦霁(lǎo jì):雨水停止,天气放晴。
  • 嵚嵚(qīn qīn):形容山势高峻。
  • 瀰瀰(mí mí):形容水流盛大。
  • 风棱:风骨,指人的品格或气质。
  • 毛义:古代贤人,以孝行著称。
  • 骞参(qiān cān):比喻志向高远,行为正直。
  • 禄淫:指过度追求官职和俸禄。
  • ?吟(yín):吟咏,吟诵。
  • 风花:随风飘扬的花,比喻短暂的事物。
  • (zhì):古代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
  • (zān):古代用来束发或固定帽子的长针。

翻译

我建山不求其高,我引水不求其深。水深则蛟龙聚集,山高则虎豹盘踞。我有避世之法,整日隐于衣冠之中。繁华的钱塘城,游人如织,尘土飞扬。岂无青云之交,难在相知之心。和乐平易的袁大夫,在寒窗下弹奏闲琴。陡峭的山坡需牛力攀登,炎热的夏日如九秋之襟。我们胶漆相投四十年,从童年至今。天意欲使我饥饿,使你无黄金。我劝你出仕却拙于言辞,驱你耕种却力不从心。徘徊不定,向谁求助,后生可畏,时光匆匆。今日清晨,积雨已停,乌鸦发出悦耳之声。约我一同出行,东平之路高峻。皎洁的婺女星,双溪之水盛大。台上有一位白马生,风骨凛然。文林中人珍惜妄动,一动必向所钦佩之人。我评价古时的毛义,其志行近似高远的骞参。公府允许征召,但屈身并非为了俸禄。此人我知其旧,长髯善吟。如蚁穴之梦,离合无常;如风中之花,命运浮沉。往昔纳千贽,最终遗一簪。欲行又止,出门失前禽。你前往再拜询问,何由振聋发聩。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袁季源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世事的感慨。诗中,“为山不愿高,为水不愿深”反映了作者淡泊名利、避世隐居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比繁华的钱塘城与寒窗下的闲琴,突显了作者对知心之交的珍视。诗末,作者以毛义、骞参为喻,表达了对高尚志向和正直行为的推崇,同时对友人的境遇表示关切,希望友人能振奋精神,摆脱困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