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清明

节序愁中都忘却,见人插柳是清明。 登陴戍出吹弹乐,上冢船归语笑声。 解事浊醪相料理,当权团扇正施行。 悲欢寒暑君休问,花鸟年年管送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午:指壬午年,具体年份需根据历史背景推算。
  •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 插柳:清明时节的习俗之一,人们会插柳枝以示纪念。
  • 登陴戍:登上城墙守卫,陴(pí)指城墙上的矮墙。
  • 上冢:指扫墓,冢(zhǒng)指坟墓。
  • 浊醪:指未经过滤的酒,醪(láo)指酒。
  • 团扇:一种圆形的扇子。
  • 悲欢寒暑:指人生的喜怒哀乐和四季的变化。
  • 花鸟:指自然界中的花和鸟,常用来象征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翻译

在这个节日的忧愁中,我几乎忘记了时间,直到看到人们插柳,才意识到已是清明。 登上城墙守卫,听着吹弹的乐声,扫墓归来的人们在船上欢声笑语。 懂得享受的人正在品味着浊酒,当权者则手持团扇,正在施行政令。 不要问我关于人生的喜怒哀乐和四季的变化,自然界的花鸟年年都在迎接和送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通过对节日习俗、人们活动和自然变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百态的感慨。诗中“登陴戍出吹弹乐,上冢船归语笑声”生动地展现了清明时节的繁忙与欢乐,而“悲欢寒暑君休问,花鸟年年管送迎”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反映了节日的习俗,又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