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乞食

今朝胡不乐,取书一哦之。 饥穷古不免,陶生良有辞。 骨肉同天伦,僮仆缘食来。 如何长年中,万事付酒杯。 脱身得一饱,激烈陈歌诗。 不如鲁侯仁,借贷英雄材。 嗟余亦有作,欲向谁同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ó):吟咏,诵读。
  • 饥穷:饥饿和贫穷。
  • 陶生: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隐逸诗人。
  • 良有辞:确实有言辞,指陶渊明的诗文。
  • 骨肉:指亲人。
  • 天伦:天然的伦常关系,如父子、兄弟等。
  • 僮仆:仆人。
  • 缘食来:因为食物而来,指仆人因食物而服务。
  • 长年:整年,长时间。
  • 万事付酒杯:把所有事情都交给酒杯,意指以饮酒来逃避现实。
  • 脱身:摆脱困境。
  • 一饱:一顿饱饭。
  • 激烈:激昂,热烈。
  • 陈歌诗:陈述诗歌。
  • 鲁侯仁:指鲁国的君主仁慈。
  • 借贷:借出,此处指资助。
  • 英雄材:有才能的英雄人物。
  • 嗟余:叹息自己。
  • 有作:有所创作。
  • 同贻:共同赠予。

翻译

今天为什么不快乐呢?取出书来吟咏一番。饥饿和贫穷自古以来就难以避免,陶渊明确实有他的言辞。亲人和仆人因为食物而聚在一起。为何在漫长的岁月中,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酒杯?摆脱困境只为一顿饱饭,激昂地陈述诗歌。不如鲁国的君主那样仁慈,资助有才能的英雄。叹息我自己也有所创作,想要向谁共同赠予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陶渊明诗文的赞赏。诗中,戴表元通过对比自己的困境与陶渊明的诗意生活,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他感叹自己虽然也有创作,但无人赏识,这种孤独和无奈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哀愁。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仁慈和英雄的向往,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