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律十七韵贺阮侯伯

芳城春树晚,清海月弦初。 瑞出三神岛,光缠五马车。 眼中新鸑鷟,膝下小璠玙。 锦褓看争羡,犀颅画不如。 试啼宾错愕,献梦媪勤渠。 庭舞张公鹤,门填孔氏鱼。 一时官府庆,数世甲科储。 闻说衣冠里,高增棨戟闾。 民随阮公姓,邻禁宛溪鱼。 东去龟浮印,南游雉绕车。 阴移棠芾芾,骑拥竹舒舒。 政有儿童恋,谣听父老馀。 攒眉询赋额,正色署刑书。 暗室天如镜,心田老自畬。 看骑金腰袅,待弄玉蟾蜍。 我欲歌三贾,谁能说两徐。 先随汤饼祝,聊当贺钱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排律:一种诗体,通常由五言或七言组成,每句字数固定,且押韵。
  • 十七韵:指这首诗使用了十七个不同的韵脚。
  • 阮侯伯: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芳城:美丽的城市。
  • 春树:春天的树木。
  • 清海:清澈的海洋。
  • 月弦:月亮如弓弦般弯曲的形状。
  • 三神岛:神话中的岛屿,常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五马车:古代高官的马车,五匹马拉,象征尊贵。
  • 鸑鷟(yuè zhuó):古代传说中的神鸟。
  • 璠玙(fán yú):美玉。
  • 犀颅:指婴儿的头骨坚硬如犀牛。
  • 张公鹤:可能指某位张姓官员的鹤舞。
  • 孔氏鱼:可能指孔子的家族或后代的象征。
  • 甲科: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等级。
  • 棨戟(qǐ jǐ):古代官员出行时用来开路的仪仗。
  • 宛溪鱼:可能指某地名或特定种类的鱼。
  • 棠芾芾(táng fèi fèi):形容树木茂盛。
  • 金腰袅(niǎo):金色的腰带,形容华丽。
  • 玉蟾蜍:玉制的蟾蜍,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物。
  • 三贾:可能指三位贾姓的人物。
  • 两徐:可能指两位徐姓的人物。
  • 汤饼:古代的一种面食,常用于庆祝。
  • 贺钱醵(jù):集资庆祝。

翻译

在春天的树木和美丽的城市中,夜晚的月亮如弓弦般悬挂在清澈的海面上。瑞气从神话中的三神岛升起,光芒围绕着高官的五马车。眼前出现了新的神鸟鸑鷟,膝下有如小璠玙般的美玉。锦缎的襁褓让人争相羡慕,婴儿的头骨坚硬如犀牛,画中的形象也不如真实。试着啼哭让宾客们惊讶,梦中献上的景象让老妇人勤劳。庭院中舞动着张公的鹤,门前填满了孔氏的鱼。一时的官府庆祝,数世的甲科储备。听说在衣冠之乡,高高的棨戟标志着尊贵的门户。民众随着阮公的姓氏,邻居禁止捕捉宛溪的鱼。东去时龟形印章浮现,南游时雉鸟环绕车辆。阴暗处移来的棠树茂盛,骑兵拥护着竹子般的舒展。政事中有儿童的依恋,歌谣中听到了父老的余音。皱眉询问赋税的额度,正色签署刑法的文书。暗室中的天空如镜,心中的田地老而自耕。看那骑着金腰带的华丽,等待着玩弄玉制的蟾蜍。我想要歌颂三位贾姓的人物,谁能说出两位徐姓的故事。先随着汤饼的祝福,聊以集资庆祝。

赏析

这首诗以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庆祝阮侯伯的盛大场景。诗中运用了许多神话和古代文化中的元素,如三神岛、五马车、鸑鷟、璠玙等,展现了诗人对阮侯伯的尊敬和赞美。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祥和、繁荣的氛围。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阮侯伯的祝福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