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秦宜仲主簿之京

丈夫不洒离别泪,杯酒聊发《玲珑》歌。 黄杨闰馀岁已久,红杏日边春正多。 子瞻手携铁柱杖,太白足上金銮坡。 凤台佳景必重赋,千万寄语来薜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挥洒。
  • 杯酒:一杯酒。
  • 聊发:姑且发出。
  • 玲珑:此处指歌曲名,也可能是形容歌曲的清脆悦耳。
  • 黄杨:一种常绿灌木,此处可能指黄杨木。
  • 闰馀:指闰年或闰月,这里比喻时间的延长。
  • 红杏:红色的杏花,常用来象征春天。
  • 日边:太阳旁边,比喻极远的地方或高处。
  • 春正多:春天正盛。
  • 子瞻:苏轼的字,北宋著名文学家。
  • 铁柱杖:坚固的拐杖,这里可能是比喻苏轼的坚定或不屈。
  • 太白: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 金銮坡:唐代宫廷中的一个地方,这里可能指李白的才华被朝廷认可。
  • 凤台: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比喻美好的地方或境遇。
  • 佳景:美好的景色。
  • 重赋:再次赋诗。
  • 千万:务必。
  • 寄语:传达话语。
  • 薜萝:一种植物,这里可能指隐居的地方。

翻译

大丈夫不会轻易挥洒离别的泪水,一杯酒姑且唱起《玲珑》这首歌。黄杨木在闰年里已经生长了很久,红杏花在太阳旁边正盛开着,春天的气息正浓。苏轼手持坚固的铁杖,李白足踏金銮坡,他们的才华被世人所认可。在凤台这样美好的地方,你一定要再次赋诗,务必把你的诗句传回给我,让我也能感受到那里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秦宜仲离别的不舍,同时也充满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通过黄杨、红杏等自然景象,以及苏轼、李白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对未来的期待。末句“千万寄语来薜萝”更是深情地表达了对友人消息的渴望,希望友人能在远方继续创作,并将佳作传回,共享美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

谢应芳

谢应芳

元明间常州府武进人,字子兰。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