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湖

· 戴良
漾舟疑港断,进帆喜湖广。 境丽趣非一,路迷心已往。 云峰互稠沓,烟波纷滉瀁。 梵宇浮镜入,琳宫蹑屏上。 浪起孤屿沈,水落众山长。 隐隐草畔堤,悠悠芦际榜。 幽怀自此多,客情复谁奖? 身固脱虞阱,心犹寄尘网。 安得超世姿,来纵山泉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漾舟:荡舟,划船。
  • 港断:港口的尽头。
  • 进帆:扬帆前进。
  • 湖广:湖面宽广。
  • 境丽:景色美丽。
  • 路迷:迷路。
  • 心已往:心已向往。
  • 云峰:云雾缭绕的山峰。
  • 稠沓:重叠,密集。
  • 烟波:烟雾笼罩的水面。
  • 滉瀁:形容水面广阔无边。
  • 梵宇:佛寺。
  • 浮镜:像镜子一样浮在水面上。
  • 琳宫:华丽的宫殿,这里指寺庙。
  • 蹑屏:踏着屏风,形容寺庙高耸。
  • 孤屿:孤岛。
  • 众山长:群山连绵。
  • 草畔堤:草地旁的堤岸。
  • 芦际榜:芦苇丛中的船。
  • 幽怀:幽深的情怀。
  • 客情:旅人的情感。
  • :鼓励,慰藉。
  • 虞阱:陷阱,比喻危险。
  • 尘网:尘世的束缚。
  • 超世姿:超脱尘世的姿态。
  • 山泉赏:欣赏山泉。

翻译

划船至港口的尽头,扬帆欣喜于湖面的宽广。 景色美丽,趣味无穷,虽然迷路,但心已向往。 云雾缭绕的山峰重叠,烟雾笼罩的水面广阔无边。 佛寺像镜子一样浮在水面上,华丽的寺庙高耸入云。 孤岛在波浪中隐约沉没,群山在水中连绵起伏。 草地旁的堤岸隐隐可见,芦苇丛中的船只悠然自得。 幽深的情怀自此增多,旅人的情感又有谁来慰藉? 身体虽已脱离危险,心灵却仍寄于尘世的束缚。 如何能拥有超脱尘世的姿态,来尽情欣赏这山泉之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东湖游历时的心境与所见景色。诗中,“漾舟”、“进帆”等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行动,而“湖广”、“境丽”等词则展现了东湖的壮阔与美丽。通过“云峰”、“烟波”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梵宇”、“琳宫”等人文景观的点缀,构建出一幅幽远而神秘的山水画卷。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世界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