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平南善应庵述怀

· 卢琦
薄宦曾充盐荚使,经营邦赋愧非才。 此身已拟休官去,斯地还因避乱来。 欲觅桃源终鳔缈,偶过莲社且徘徊。 家僮莫问村醪熟,我已兼旬废酒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薄宦:指官职低微。
  • 盐荚使:古代官名,负责盐务。
  • 经营邦赋:管理国家的财政。
  • 休官:辞去官职。
  • 斯地:这个地方。
  • 避乱:躲避战乱。
  • 桃源:比喻理想中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 鳔缈:形容遥远而不可及。
  • 莲社:佛教寺院,这里指作者暂居的善应庵。
  • 徘徊:来回走动,犹豫不决。
  • 家僮:家中的仆人。
  • 村醪:乡村酿制的酒。
  • 兼旬:二十天。
  • 废酒杯:停止饮酒。

翻译

我曾是一个官职低微的盐务官员,管理国家财政让我感到愧对自己的才能。我早已打算辞去官职,来到这里是为了躲避战乱。我想要寻找一个理想的安乐之地,但那终究是遥远而不可及的。偶然间我来到了这个佛教寺院,徘徊不定。不要问家中的仆人乡村酿制的酒是否已经熟了,我已经二十天没有喝酒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薄宦曾充盐荚使,经营邦赋愧非才”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官职低微、才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的无奈;“此身已拟休官去,斯地还因避乱来”则进一步表明了作者想要辞官归隐的决心,以及为了躲避战乱而来到此地的现实原因。后两句通过对“桃源”和“莲社”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最后两句则通过描写自己已经二十天没有喝酒,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坚定和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卢琦

元惠州人,字希韩,号立斋。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讼息民安。十四年,农民军数万人来攻,被击退。改宁德县尹。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