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虞学士赠赵伯容

王孙有仙骨,梦断郁轮袍。 候火温丹鼎,吹笙醉碧桃。 鸟母双蓬鬓,鹓雏五色毛。 人间既腥腐,青海乐游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去作诗。
  • 虞学士:指虞集,元代文学家。
  • :赠诗,即写诗送给某人。
  • 赵伯容:人名,诗的受赠者。
  • 王孙:贵族子弟的通称。
  • 仙骨:道家语,指修道成仙的资质。
  • 郁轮袍:古代一种华丽的袍子,这里指梦境中的美好事物。
  • 候火:指炼丹时所用的火候。
  • 丹鼎:炼丹用的鼎。
  • 吹笙:吹奏笙这种乐器,常与仙境、神仙相关联。
  • 碧桃:即蟠桃,传说中的仙果。
  • 鸟母:指神话中的西王母,传说中掌管不死药的神仙。
  • 蓬鬓:形容头发散乱。
  • 鹓雏: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 五色毛:五彩斑斓的羽毛。
  • 腥腐:指尘世间的污浊和腐败。
  • 青海:指神话中的仙境。
  • 游翱:自由自在地飞翔。

翻译

王孙拥有修仙的资质,却在梦中错过了华美的郁轮袍。他在炼丹的鼎旁调节火候,吹笙享受着仙境中的碧桃。西王母的头发散乱,而凤凰般的鹓雏展翅飞翔,羽毛五彩斑斓。人间充满了腥臭和腐败,而青海则是他乐意自由飞翔的仙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王孙的仙境梦境,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弃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道教和神话元素,如炼丹、吹笙、西王母、鹓雏等,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仙境画面。通过对比人间的腥腐与青海的乐游,诗人强调了对纯净、自由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