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恶寄孙常川

春溪恶,日日春风吹过客。千车万辙不相嫌,一客歌来吹倒却。 旁人借问客为谁,咸淳朝士今布衣,声名欲隐人自知。 君不闻孙兴公,逃乱走入黎州峰。子孙百世居峰下,往往翰墨馀仙风。 鹑衣藿食何足耻,头白河清吾亦俟。向来南面五马车,只饮西山一盂水。 青牛处处迷行踪,白鹤归来馀故宫。道逢樵客知去远,迟君不来三日晚。 溪水犹能作吴语,似续君家遂初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è):恶劣,这里指溪水湍急难行。
  • 过客:路过的旅客。
  • 千车万辙:形容车辆众多,往来频繁。
  • 咸淳朝士:指南宋咸淳年间的士人。
  • 布衣:平民,没有官职的人。
  • 声名欲隐:名声虽想隐匿,但人们仍然知晓。
  • 孙兴公:人名,具体不详,可能是指孙常川。
  • 翰墨:指书写,这里指文化传承。
  • 鹑衣藿食:形容生活简朴,鹑衣指破旧的衣服,藿食指简单的食物。
  • 河清:指黄河变清,比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 南面五马车:指南面坐着的官员,五马车是古代高级官员的交通工具。
  • 白鹤归来:比喻隐士或高人归来。
  • 樵客:砍柴的人。
  • 吴语:吴地方言,这里指溪水声似吴语。
  • 遂初赋:指隐居赋,表达隐居生活的诗文。

翻译

春溪水势湍急,日日春风吹送着过往的旅客。尽管有千车万辙,旅客们并不嫌弃,但一位客人唱歌却能把他们吹倒。 旁人问这位客人是谁,他是咸淳年间的士人,如今是平民,名声虽想隐匿,但人们仍然知晓。 你没听说孙兴公吗?他逃乱到了黎州峰。子孙百世居住在峰下,文化传承中带有仙风道骨。 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着简单的食物,这有什么可耻的?我等待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虽然曾经是南面坐着五马车的高官,现在我只饮西山的一盂清水。 青牛的行踪处处迷离,白鹤归来,只剩下故宫的遗迹。道逢砍柴的人知道去路已远,迟君不来已三日。 溪水声似吴语,仿佛在续写君家的隐居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溪的湍急和过往旅客的情景,通过对比过去的高官生活和现在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清明的期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千车万辙”、“鹑衣藿食”、“白鹤归来”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隐居生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