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杂书

荒城日暮秋江长,䆉稏野熟秋风香。 青天茫茫不知处,扁舟卧入菰蒲乡。 波深浪静鱼鸭乐,遥林堕影同飞扬。 平生见画无此本,便欲默写悬高堂。 须臾雷雨涨深墨,渔户悉闭收牛羊。 篙人软语似怜我,拗蓬盖头编蒿床。 此时残怒尚什七,潇洒幸为清蚊虻。 无人静觉物性出,蚯蚓草虫歌晚凉。 铜山乳窦青最远,羞缩不似来时妆。 但馀田鸟如匹练,双双飞点暗烟黄。 山川一日几变态,人事百年安可常。 停舟起问鱼酒户,此地几年成战场。 虹梁羽化新起废,白骨无数埋前冈。 惆怅令人百忧起,饮客正酣歌发狂。 坐中悲乐谁竟是,归来玉兔摇沧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䆉稏(bà yà):稻谷的一种。
  • 菰蒲(gū pú):菰和蒲,都是水生植物。
  • 篙人(gāo rén):撑船的人。
  • 拗蓬(ǎo péng):弯曲的蓬草。
  • 蒿床(hāo chuáng):用蒿草铺成的床。
  • 蚊虻(wén méng):蚊子和虻虫。
  • 蚯蚓(qiū yǐn):一种常见的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
  • 铜山(tóng shān):山名,此处可能指山色青翠。
  • 乳窦(rǔ dòu):山中的小洞或小溪。
  • 田鸟(tián niǎo):田间的鸟。
  • 虹梁(hóng liáng):彩虹般的桥梁。
  • 羽化(yǔ huà):指桥梁因年久失修而崩塌。
  • 玉兔(yù tù):指月亮。

翻译

日暮时分,荒城旁的秋江显得格外悠长,䆉稏在秋风中成熟,散发出香气。青天无边,不知何处是归宿,我驾着小舟,静静地驶入了菰蒲丛生的水乡。水面波澜不惊,鱼鸭在其中快乐地游弋,远处的树林倒影随风飘扬。我平生所见的画作中,没有一幅能比得上这般景致,我便想要默默地将其描绘出来,悬挂在高堂之上。

突然间,雷雨大作,江水变得深黑,渔民们纷纷关闭门户,收起牛羊。撑船的人用柔和的话语安慰我,用弯曲的蓬草为我编织了一个蒿草床。此时,我虽然还剩下七分怒气,但在这清爽的环境中,我庆幸能避开蚊虻的侵扰。四周无人,静谧中万物显露出本性,蚯蚓和草虫在晚风中歌唱。

铜山和乳窦的青色最为遥远,它们羞涩地缩回,不像来时那样鲜艳。只剩下田间的鸟儿像一条条白练,双双飞舞在暗淡的烟黄色中。山川一天之内几经变幻,人事百年又怎能常保不变?我停船询问当地的渔民和酒家,这个曾经是战场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什么模样。

彩虹般的桥梁已经崩塌,前方的山冈上白骨无数。这景象让人心生惆怅,百忧交集,饮酒的人们正在狂欢歌唱。坐中的悲喜谁又能明了,归来时,月亮像玉兔一样摇曳在沧浪之上。

赏析

这首作品以荒城日暮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秋江长景图。诗中,“䆉稏野熟秋风香”等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传达出秋天的丰收与宁静。后文则通过雷雨、渔户、篙人等元素,展现了江上行舟的变幻莫测。诗末,通过对战场的回忆和对山川人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和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