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岘山图

山头种石悬苍云,山下急流风卷纹。何年荒碑当岭立,龟趺圭首犹鳞皴。 神龙驱毫鬼输墨,羊公精神荆楚色。想当意匠经营初,已尽东南烟雾迹。 从来登览非真游,襄人正乐吴人愁。尊前邹湛亦不恶,江山千古同悠悠。 君不见征南后来人姓杜,自喜作碑心更苦。祇留陈迹笑痴迷,行客何曾泪如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岘山:山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
  • 龟趺(guī fū):古代碑座,形似龟。
  • 圭首:碑额,形似圭。
  • 鳞皴(lín cūn):形容碑石上的裂纹像鱼鳞一样。
  • 意匠:构思,指艺术创作中的构思。
  • 邹湛:人名,三国时期吴国名士,以文才著称。
  • 征南:指南征,古代对南方地区的征战。
  • :指刻有文字的石碑,用以纪念或标记。

翻译

山头上的石头仿佛悬挂着苍茫的云雾,山下急流中,风卷起了波纹。不知何时,一块古老的石碑竖立在岭上,碑座形似龟,碑额如圭,表面布满了鳞片般的裂纹。

神龙驱使着画笔,鬼魅般地输送墨水,羊公的精神与荆楚的风采跃然纸上。想象当初艺术家构思创作时,已经将东南的烟雾景色尽收眼底。

自古以来,登高远眺并非真正的游览,襄阳人正在享受欢乐,而吴地人却感到忧愁。即便在酒杯前有邹湛这样的才子相伴,也不算坏,但江山依旧,千古悠悠。

你没看见吗,那些后来征南的人,姓杜,他们自得其乐地刻碑,心中却更加苦涩。只留下这些陈旧的痕迹,让人嘲笑他们的痴迷,行路人何曾泪如雨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岘山图的描绘,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诗中,“山头种石悬苍云”等句,以生动的意象勾勒出山川的雄伟,而“何年荒碑当岭立”则透露出对历史的沉思。后文通过对“征南后来人姓杜”的提及,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那些执着于刻碑留名者的讽刺。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江山历史的深刻洞察与情感抒发。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