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性僧游径山
忆昔苕溪登径山,童孩无识空跻攀。但见五峰削玉倚天外,兼闻众木戛乐下云间。
振威何人喝石裂?行脚有僧挑月还。神龙依禅井水立,杜鹃啼血春花殷。
孤烟中分白窈窕,一雨忽洗青崭颜。何时复至旧游处?行踪应有苍苔斑。
愿从师去不可得,起看萝月空湾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苕溪: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
- 跻攀:攀登,攀爬。
- 五峰削玉:形容山峰尖峭如削成的玉石。
- 戛乐:形容树木摇曳的声音。
- 行脚:指僧人云游四方。
- 挑月还:比喻僧人夜晚行走,月光如挑。
- 神龙依禅:比喻山中的灵气或神秘力量。
- 井水立:形容井水清澈,仿佛有神力。
- 杜鹃啼血:杜鹃鸟啼声凄切,常用来形容春天的哀愁。
- 春花殷:春天花朵盛开,色彩鲜艳。
- 白窈窕:形容云雾缭绕,景色幽美。
- 青崭颜:形容山色清新,如新削成。
- 萝月:藤萝间的月光。
翻译
回忆往昔在苕溪登上径山,那时年幼无知,只顾攀登。只见五座山峰如削玉般耸立天外,又听到树木摇曳的声音从云间传来。 是谁在振威喝令石头裂开?有僧人夜晚行走,月光如挑。山中的灵气仿佛依附在清澈的井水旁,杜鹃鸟的啼声凄切,春花盛开,色彩鲜艳。 云雾缭绕,景色幽美,一场雨忽然洗净了山色,显得更加清新。何时能再次回到旧游之地?我的行踪应该还留有苍苔的痕迹。 愿随师去却不可得,起身望向藤萝间的月光,空留湾湾。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童年时登径山的经历,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神秘的氛围,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五峰削玉”、“神龙依禅”等,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和情感效果。结尾处的“愿从师去不可得,起看萝月空湾湾”则流露出一种无法重回往昔的无奈和淡淡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