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写怀六首寄妇

· 戴良
贵盛多士趋,衰贱亲友弃。 投老涉险艰,谁人敦气义。 往岁客吴越,保身无善计。 风雨交横来,仓皇不知避。 阴云竟日起,龙蛇沸相噬。 咫尺且莫期,千里讵能致。 徘徊畏涂上,所向色憔悴。 不有高世士,缓急吾何恃。 时时想旧情,涕泪满衣袂。 恨无缩地法,一见陈往事。 绝塞悲鸿鹄,秋原老骐骥。 同心不在眼,蹉跎愧前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贵盛:指地位显赫。
  • 士趋:士人趋附。
  • 衰贱:指地位低微。
  • 敦气义:重视情义。
  • 吴越:指江南地区。
  • 保身:保全自己。
  • 善计:好的计策。
  • 交横:交错纵横。
  • 仓皇:慌张。
  • 阴云:比喻困境或不祥的预兆。
  • 龙蛇:比喻小人或险恶的人。
  • 沸相噬:激烈地相互攻击。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且莫期:尚且无法期待。
  •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 讵能致:怎能达到。
  • 畏涂:害怕路途。
  • 色憔悴:面色憔悴。
  • 高世士:超凡脱俗的人。
  • 缓急:紧急情况。
  • 吾何恃:我依靠什么。
  • 旧情:旧日的情感。
  • 涕泪:眼泪。
  • 衣袂:衣袖。
  • 缩地法:神话中能缩短距离的法术。
  • 绝塞:边远的关塞。
  • 悲鸿鹄:比喻悲壮的志向。
  • 秋原:秋天的平原。
  • 老骐骥:比喻老而有志向的人。
  • 同心:心意相通。
  • 不在眼:不在眼前。
  • 蹉跎:虚度光阴。
  • 前志:以前的志向。

翻译

在地位显赫时,许多士人趋附;一旦地位低微,亲友也会抛弃。年老时经历艰险,谁还会重视情义?去年在江南地区,我没有好的计策来保全自己。风雨交错而来,我慌张得不知如何躲避。阴云密布,仿佛龙蛇激烈地相互攻击。即使距离很近也无法期待,千里之外又怎能达到?在害怕的路途上徘徊,面色憔悴。如果没有超凡脱俗的人,紧急时刻我依靠什么?时常想起旧日的情感,眼泪沾湿了衣袖。我恨没有缩短距离的法术,能再见一面,陈述往事。边远的关塞让人感到悲壮,秋天的平原上,老而有志向的人感到衰老。心意相通的人不在眼前,虚度光阴,我感到愧对以前的志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人生起伏和艰难险阻时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过去情感和志向的怀念。诗中通过对比贵盛与衰贱时的不同境遇,突出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风雨、阴云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中的困境感。结尾处对旧情和前志的怀念,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和遗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对美好往昔的眷恋。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