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陈夷白二首

· 戴良
老我归来托远林,仙桡犹泛五湖深。 身名已喜全离乱,生死俄闻变古今。 悬榻空馀徐孺恨,绝弦真乱伯牙心。 无端又向溪桥立,望断秋鸿泪满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仙桡(xiān ráo):指仙人的船,这里比喻陈夷白的船。
  • 五湖:指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这里泛指广阔的水域。
  • 悬榻:指悬挂的床榻,比喻待客之诚。
  • 徐孺:东汉时期的隐士,这里指陈夷白。
  • 绝弦:断弦,比喻失去知音。
  • 伯牙心: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比喻深厚的友情。
  • 秋鸿:秋天的雁,常用来比喻离别的亲友。

翻译

我年老归来,托身于远处的树林, 你的仙舟仍在五湖深处漂泊。 庆幸我们的名声已远离乱世, 却突然听到你生死的消息,古今都变了。 空留我悬挂的床榻,徐孺的遗憾, 断弦之痛,真让伯牙的心乱了。 无端地,我又站在溪桥上, 望着秋天的雁群,泪水湿透了衣襟。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陈夷白的深切哀悼和无尽怀念。诗中,“仙桡犹泛五湖深”描绘了友人生前的漂泊生涯,而“生死俄闻变古今”则突显了诗人对友人突然离世的震惊与悲痛。后两句通过“悬榻空馀徐孺恨”和“绝弦真乱伯牙心”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失去知音的痛楚。结尾的“望断秋鸿泪满襟”更是以景结情,将诗人的哀思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无尽思念。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