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从事玉温之闽

韩侯魏公之子孙,传家故笏今犹存。 吏程于今重漕府,人望自昔推名门。 风帆晓趠凤洲过,铁碇夜划鲸波浑。 七闽宏开元帅府,二品欲均丞相尊。 檐团煌煌荔子叶,庭走阴阴榕树根。 迁升郎署不惮远,遄拜朝命兹承恩。 道山亭上登临日,为赋海涌玻瓈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uō):快速行走。
  • (dìng):船锚。
  • 鲸波 (jīng bō):巨浪,比喻大海。
  • 七闽 (qī mǐn):指福建,古代福建有七个小国,故称七闽。
  • 宏开 (hóng kāi):宏伟的开启。
  • 煌煌 (huáng huáng):明亮耀眼的样子。
  • 荔子 (lì zǐ):荔枝。
  • 榕树 (róng shù):一种常绿大乔木,常见于福建等地。
  • 遄拜 (chuán bài):迅速拜见。
  • 玻瓈盆 (bō lí pén):玻璃盆,这里比喻海面如玻璃般清澈。

翻译

韩侯是魏公的后代,家传的笏板至今仍保存完好。如今,漕府的吏程非常重要,而自古以来,人们都推崇韩家的名望。风帆在早晨快速驶过凤洲,铁锚在夜晚划破汹涌的海浪。福建宏伟地开启了元帅府,二品的地位几乎与丞相相等。屋檐上挂着明亮耀眼的荔枝叶,庭院里长满了阴凉的榕树根。韩侯被提拔到郎署,不畏路途遥远,迅速拜见朝廷,接受恩赐。在道山亭上登高望远的那天,他为海面如玻璃般清澈的景象赋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韩侯的家族荣耀及其个人仕途的辉煌。诗中通过“传家故笏”、“推名门”等词句,展现了韩家的历史底蕴和声望。同时,通过对福建元帅府的宏伟描述,以及韩侯被提拔的情景,表达了对其仕途成功的赞美。诗的结尾以道山亭上的海景为背景,寓意韩侯的前程似海,清澈而广阔。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开阔,情感热烈,充分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