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拟古九首

· 戴良
皎皎云间月,濯濯风中柳。 一时固云好,相看不坚久。 我昔途路中,谈笑得石友。 殷勤无与比,常若接杯酒。 当其定交心,生死肯余负。 一朝临小利,何者为薄厚。 平居且尚然,缓急复何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皎皎:明亮的样子。
  • 濯濯:清新、明净的样子。
  • 石友:指非常亲密的朋友。
  • 殷勤:热情周到。
  • 定交心:确定交友的决心。
  • 余负:辜负我。
  • 平居:平常的日子。
  • 缓急:指紧急情况。

翻译

云间的月光皎洁明亮,风中的柳树清新明净。 虽然一时看起来很好,但相互间的欣赏并不持久。 我曾在旅途中,谈笑间结识了亲密的朋友。 他的热情无人能比,常常像是在与我共饮杯酒。 当我们决定成为朋友时,生死都不愿辜负对方。 但一旦面临小小的利益,谁还会计较谁更厚道呢? 平常的日子尚且如此,到了紧急时刻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云间月和风中柳的描绘,引出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诗中,“皎皎”和“濯濯”形容了自然界的美好,但这种美好并不持久,暗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诗人回忆了旅途中的友情,那种深厚的情感和无私的承诺,在面对小利时却显得脆弱。诗的最后,诗人提出了对人性在平常与紧急情况下的不同表现的质疑,表达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真挚友情的渴望。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